2001.02.24   点击422次

记者从中科院物理所获悉,仅用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我国科学家日前迅速合成出一种高质量的新型超导体,在短时间内接近了国际水平。

   今年1月,日本科学家宣布发现了新型超导体--二硼化镁,临界转变温度达39K。作为继铜氧化物超导体和碳60等传统超导体之后发现的具有较高超导转变温度的超导材料,这一发现迅速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各国不少实验室迅速对这种超导体开展跟踪研究。

   二硼化镁是一种金属间化合物,只有两种元素组合,体系简单,接近于合金,和传统超导体比,易于加工,电导率高,用起来方便,应用前景较好。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靳常青研究员为课题组长的小组迅速展开相关研究。科学家利用高温高压的方法,合成出密度较高的二硼化镁超导体,这种块状超导体具有类似金属的光泽和正常状态下的导电率,超导转变温度达到39K甚至高于39K。

   镁的熔点较低,加热极容易挥发和氧化,这为常规合成带来一定困难。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采用了独特的合成方法,利用高压法将样品密封于高压腔体中,既可防止与空气接触氧化,又可以避免加热反应时镁的挥发,显著提高了样品的密度,同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高压将成为这类超导体的重要研究手段。”科学家说,利用高压方法,有可能合成出更高温度的新型超导体。作为新成立的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物理所的科学家将和化学所、高能所的科学家一起进行合作,进一步进行研究。科学家的论文将发表在英文版的《中国物理学报》上。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CNReagent.com CopyRight © 2003-2025